查看原文
其他

我在约会软件里,摸索自我的边界和与TA人的连结

尊重多元合作 北同文化AllForQueer 2022-11-25

打开应用商店,输入「社交」,程序会迅速推荐出国内最有名的几款约会软件,并按下载量呈现它们,除去社交属性,坊间对约会软件更为广泛的定位是「约炮神器」。


传统伦理所望维持的交友秩序已经难以适应当下的社交方式、交际需求和性开放进程,约会软件正是当下交友最流行、高效、便捷的平台之一。然而,在普遍的社会观念中,「性」仍然是敏感话题,人们仍然不得不时刻承受着来自旧道德习惯的拷打:约会软件的使用者可能会被认为是「风流」、「浪荡」、「不专一」的;在这其中,因顺直男性群体仍然占据父权制下异性恋性别关系的主导地位,顺直女性用户更容易被视为是「不检点」、「不知羞耻」的。


这种的约会软件污名化现象,为使用者带来了许多「社交」之外的忧虑。一名用户在登入某款应用之前,所需面对的一件最重要的事,便是突破文化上对性的压抑和规训。不论是通过软件直接寻求性关系,还是期待其它浪漫关系,几乎任何动机的用户都会遭受性道德的审判。


结合身边 7 位年轻伙伴对使用约会软件的经历分享,我们思考约会软件是否为当代(社交)生活注入新自由的血液,并将各类社群推向更开放和多元的空间。


坐落于手机桌面某个小小角落的约会软件像一间私密的小屋,大多数用户选择身着隐形斗篷进进出出,在屋内与屋外诠释不同的自我:顺直人群可以在这里解锁性别关系的新可能,性少数人群则试图拥抱赛博出柜后的自由。

图片来源|《Sex Education》

01


打破旧的社交秩序,创造新的个体空间

「我会因为使用它而感到有些羞耻,但比起在其它社交软件打发时间,约会软件能带给我更多愉悦,不过这份愉悦常常非常短,因为匹配对象的真实魅力远低于我期待中的模样。暂时连结起来的兴趣更依赖于瞬时的感受,好就是好,不好就是不好,没有办法、也没有必要将就。不过我不会因为某个对象烦恼,因为选择非常多,大家都是这样,我不用为任何一段短暂的约会感到愧疚。」


异性恋类约会软件为顺直人群创造了直面杏欲的机会,并任其持有开放和随性的姿态。赛博空间如同一个奇幻的多元宇宙,允许用户同时搭建无数个平行的自己,在人际关系、性别关系、性关系上实践多姿多彩的可能。网络身份为用户提供匿名性和虚拟性的保护,即便有时允许陌生人走入私密的内心世界,也保有随时可抽身离开的选择。


「有时候我们追求的就是无忧无虑、快乐至上的性,可能连开发者自己也没意识到平台正在靠近这种形态。」


约会软件上快速匹配和随机抽选的机制,也弱化了「人民公园相亲角式」的评判和凝视,使用户走出「被商品化」的相亲模式。而自定义标签的机制,则为用户优先推送匹配度较高(90%及以上)的对象,「共同爱好」的提示缓解了开场环节无话可说的尴尬。


虽然主流社会依然遵从二元性别框架和异性恋本位的模式,但约会软件却无意识地颠覆了陈腐的性别关系,为建立更多元、更具流动性的亲密关系提供了可能性。平台给予用户独自打造个性化的内部与外部空间的机会,程式化筛推实现了个体之间的平等存在。就像一场大型的假面舞会,在灯火阑珊处,源于自身主动创造的吸引力是唯一通行的罗曼蒂克法则,交友空间完全由个人进行探索和拓展。


同志类约会软件则为性少数群体寻找同温层打开了一扇门,为其寻找来自相同社群的「归属感」提供窗口,同时也助力正在寻求身份认同的人走出困境。


「我高中一直以为自己是奇怪的,身边也有人说这是有病,包括我爸妈,ta们在评价别人的时候表达了这种想法。大学后我追了 Sex Education(《杏爱自修室》)那部剧,然后开始认知自己性向,那时候我第一次下载 Blued(编辑注:「Blued」为男同社交软件),通过它找到了同校的社群,我认识了来自不同学院的朋友。」


图片来源|《Sex Education》


「我第一次使用热拉(编辑注:「热拉」为女同社交软件)的时候已经确认了自己的性向,但我感觉自己用它来谈恋爱的动机只有一成,我不太相信网恋,更多是用来了解这个社群,以及欣赏美女(笑)。」


在学者 Lik Sam Chan《驯化同志软件:中国男同性恋使用 Blued 的交叉分析》(「Domesticating Gay Apps: An Intersectional Analysis of the Use of Blued Among Chinese Gay Men」)一文中,被试者 Little Liang 于高中时代下载了 Blued,ta自述到:「我开始了解其ta男同性恋是什么样子,并理解人们如何在这个社群里沟通。」(I started understanding how other gay men looked and how people in this community talked.)此外,Blued也为Little Liang带来「同志资本」(gay capital):ta曾在商旅途中打开 Blued,认识了某家跨国公司的中国区副总裁,ta们在同住的酒店休息室见面并成为伙伴,此后,Little Liang 也收到了来自后者的职业建议。


平台也为性多元群体打造了一个更加安全的生态,就像在街头碰见一个同样佩戴着彩虹勋章的人那样,我们或许会卸掉压力和防备,也可能更愿意讲出深藏心底的秘密,更加自在地摸索独属于这个社群的友善、亲密和浪漫。


「单身时我会用软件解决性需求或者寻找恋爱对象,虽然每个软件都会有大骗子和不怀好意的人,但我认识了很多有意思的人,找到伴侣后我也没有卸载软件,我喜欢在上面聊天,常常会有那种感同身受。」


同志类约会软件或许建造了一处港湾,使人们可以勇敢地面对和谈论那些在日常生活中,因刻板印象和社会偏见而不得不回避的问题,也能因为共同建构的平等关系而获得充足的情感慰藉与支撑。

02


在虚拟空间,网络身份的匿名性是一把双刃剑

不可忽略的是,在匿名性和虚拟性使我们的身份认同焦虑得到缓解的同时,也需要注意到,这件隐形斗篷可能正在带来更严重的危机。


虚拟世界中的「完美形象」背后,可能埋伏着巧言令色的悲剧。纪录片《Tinder 诈骗王(The Tinder Swindler)》(2022)中,讲述了一个看似体贴、温柔、深情的魅力男性,利用庞氏骗局将自己包装为落入险境的亿万富翁,他最初不远万里表爱意、一掷千金送温暖,而后又王子落难惹人怜、身陷水火难抛弃,在与多名女性跨多国建立亲密关系后,他毫无下限地骗取情感与物质上的双重利益。影片的最后,制造伤害的诈骗王很快被释放,甚至安然回归正常生活,而受害者却依旧需要独自面对巨额债务与情感伤害。


图片来源|《Tinder 诈骗王》


网络社会的不可触摸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定感,当面对不同对象而切换相应的身份切面时,人们可能处于更加剧烈的身份波动中,可能会因为持续性的不信任感和不真实感,而再次产生认同焦虑和人际困境,这些都将直接影响我们如何感知与ta人的关系。


「这是我第三次安装这款软件,每次下载玩一段时间就觉得没意思,但卸载后又会觉得更没意思。想在这里找一段长期稳定的感情是很难的,有的人目的很直接,一上来就是为了👏,有的人刚开始聊得很好,但加了微信就开始借钱,或者还是问你要不要👏。」


「也会有顺直人为了了解这个社群所以使用同志类约会软件,我们并不排外。不过我前两天从朋友那里听说一个下载热拉的顺直,ta有男朋友但是在热拉和女生搞暧昧,感觉根本没有尊重过每一个人。这样的人和类似的行为给我们带来危机感,网络发展太快了,又很神秘,我们很多时候根本不知道ta是否真的是自己标明的性取向那样,在国内,女同社群还是很脆弱的,很容易受到打击。」


「在这里会遭受性骚扰。有一次我通过语音匹配认识了一个还不错的人,ta讲话很坦诚,我们聊了很多性方面的话题,我感到很难得、也很开心……连麦快两个小时的时候,ta问我长什么样子,我大致描述了自己,然后ta说我的声音很好听、应该也长得很好看,这时,ta突然呻吟起来,我大概猜到了,但还是不敢相信,我问ta在干什么,ta说ta在打飞机,这是我猜到的那个答案,同时,ta还告诉我ta正在想象着我的样子打飞机,我非常不适,要挂断聊天,这时ta说ta错了,我心软了,ta让我继续说点什么,我说了两句话,然后ta又开始了,ta说我的声音让ta有了杏欲。ta难道以为这句话很浪漫吗?我非常生气,告诉ta我严重受到冒犯,ta又说ta错了,请我不要挂断,并问我是否可以交换其它的联系方式。我拒绝了,ta说ta会在这个平台等我,谁信呢?我挂断了聊天,也卸载了软件。说真的,如果ta没有那样做,我想愉快的语音聊天体验会让我愿意与ta交换联系方式,因为ta听起来温和又友善。」


不论是希望在约会软件上建立一段心仪、稳定的伴侣关系,还是遇见一段舒适、和善的友谊,都需要做好准备,在对方揭下唯美面具的时刻,是否能坦然接受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心理落差,或者从理想关系化作泡影带来的打击中调整好状态。网络社会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,在「性」主导的约会软件中,梦幻想象更可能只是一张包裹着伪善的甜蜜糖衣。


图片来源|《Tinder 诈骗王》

03


主流之外的期待:

抛开限制,拥抱多元

定位异性恋市场的大多数约会软件,只为用户提供男-女二元的性别选择,当用户以其中之一种性别正式登录后,平台便会自动为用户匹配异性用户(若要匹配同性,则需要用户自行在后台修改设置),在这里,与「性」相关的动机更加直接。


在这大多数之外,已有软件为用户提供多元性别选项,率先放开的选择是否能够促生更加友善的交友氛围呢?


「主流软件也有在往多元性靠近的趋势,但是我觉得这种界面设计上的多元,也不等同于交友对象和软件整个氛围的多元。市场其实还是有变化的,毕竟受众在变化,但实际上呢,真的变化了吗?我在 Tinder 上选了双性恋和酷儿,而且划的也是百分之八十女生,但每次推给我的还是男生比例远高于女生。不知道它算法和数据库是怎么样的,但有些不平等可能在用户比例和算法机制上已经预先存在了。」


图片来源|《拉字至上:Q世代》


不限来源、身份、年龄的用户群体创造了庞大繁杂的择偶取向,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带来一种必要的多元。人们一边思考如何展示自己最迷人的特点,一边寻找令自己感兴趣的对象,1v1 的交互模式为用户展示和彰显自我身份提供了独特的舞台。


照片和个人资料是约会软件重要的择偶标签和匹配依据。互联网为所有人开放了信息库,每个人都可以相信,即使是最简单普通的个体,也有独特而美好的部分能吸引到同道的欣赏者,不论是性格的友善、外貌的优越,还是职业的有趣、爱好的丰富。


「探探的注册要求之一就是必须设置真人照片,我在相册里挑了很久,因为我认为使用哪一张作为封面很重要,我右滑的选择也基本取决于封面图而不是个人资料,有的人会更重视文字,但我更关注符合我审美的脸。」


「我不信任约会软件中的自我呈现。我选了比较性感的照片,迎合了我想象中在约会软件会受欢迎的女性形象,我在选照片的过程中也挣扎了一下,一方面希望可以匹配到更多人,另一方面因为呈现出来的是很片面的我,所以还是有不适感,并且对匹配到的人也没有很高的期待和信任。我会划一些主页写到性别流动酷儿的人,但那是一种很松散的弱联系,想象中的共同体吧。」


「Soul 允许用户设置虚拟形象,这让我很有安全感。匹配成功后,使我考虑是否要开启聊天的依据是对方的个人标签,有的人会用梗、流行语当作标签,我看到会笑起来,但当我想找个对象的时候,我对ta们兴趣不大。我有兴趣的是那些自定义的标签,我会预设这是一个比较认真、比较有趣的人。」


网络平台确实为当代年轻人交友提供了更多机会,不过,当赛博交友变得更加灵活和开放时,中年及老年群体困于设备和对移动平台操作的不熟练等原因,依旧难以被看见;此外,当大家在择偶和社交上都更倾向于选择同龄人时,中老年的网络社交环境亦值得我们思考。


「我在探探上划到过很多40岁、50岁的人,基本都选择了左滑,这种行为几乎不加思考,现在想来,不知道自己是否参与了某种排挤?但我在刷到ta们的时候,确实不曾想过要认识一下,哪怕只是做朋友聊聊天。现在很多人在讨论中年危机,一方面我会很佩服ta们人到中年依旧追爱的勇气,另一方面我其实不太愿意面对代沟,跟陌生中年人交流我会没有安全感。希望ta们能在约会软件找到自己的社群吧。」


图片来源|《叔 · 叔》


最后,在聊「自由」之前,我们不可忽视约会软件是 18+ 平台。尽管各大平台致力于完善对色情信息的审核和监督机制,但虚拟空间对青少年来说绝非安全。请勿引导和支持未成年人下载和使用。

实际上,即使是在为「约会」而生的交友平台上,人们或许也更愿意对「性」以外的多元亲密关系持有期待。这样的变化或许将带动同类型平台的良性竞争,促使约会软件提供更包容的环境,使各类用户都拥有更大的自由空间以想象和体验各种各样的社交,因种种原因难以或无法走出柜子的酷儿群体,也能在此寻得一方相互取暖的温情天地。



本文观点不代表机构立场

作者:爱玲

编辑:一一、Monica

排版:Monica

封面图:《Sex Education》


ReadMore


浪姐完结:我们如何想象「百合」乌托邦|读完《厌女》读什么 Vol.3
疫情时期的白日梦:一位拉拉在「星露谷」的田园快乐生活

选择、困境与多元浪漫:恐怖文字游戏 Scarlet Hollow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